数字赋能 明珠炫彩——数字化技术为我市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新闻网
古城邯郸,风韵千年。积淀在这片土地上的优秀文化遗产传承着最为宝贵的文化基因。面对丰厚的资源底蕴,为使其更具活力和传播力,更易走近大众,我市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实现业态创新,为文旅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甫一开馆,即成文旅地标。在中心大厅显着位置,一尊利用3D打印技术1:1还原的现收藏于弗利尔和赛克勒美术馆的响堂山菩萨造像让大家亲眼目睹了“曹衣出水”的婉约温柔,众人感叹“相望千年,不虚此行”。
,,Telegram群成员导出(www.tel8.vip)是一个Telegram群组分享平台。Telegram群成员导出包括Telegram群成员导出、telegram群组索引、Telegram群组导航、新加坡telegram群组、telegram中文群组、telegram群组(其他)、Telegram 美国 群组、telegram群组爬虫、电报群 科学上网、小飞机 怎么 加 群、tg群等内容。Telegram群成员导出为广大电报用户提供各种电报群组/电报频道/电报机器人导航服务。
响堂山石窟,包括南北响堂以及水浴寺(俗称小响堂)在内的石窟造像,从东魏北齐时期开始雕凿,历经隋、唐、宋、元、明,敲击千年不绝。现存共19个洞窟,以及摩崖石刻、大小造像四千三百余尊。石窟内的北朝刻经及刻经碑因其高超的书法造诣,成为中国书法由隶变楷过程中关键性的一环。着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发出一声感叹:“响堂山石窟可以与龙门宾阳洞、巩县第五窟以及云冈各大窟相媲美!”
正因其绝美,才痛失其真身。20世纪初,响堂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盗凿,很多佛像遗失海外。为了将1500年前完整的北齐石窟艺术呈现于世人眼前,我市开启数字化考古、保护、复原和传播工作,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清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机构合作,筹划建设了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
中心场馆的建筑面积达到6800平方米,涵盖了丝绸之路上的佛教造像艺术、响堂山石窟百年学术史、响堂山石窟数字化复原和响堂山石窟数字影像体验等展示、体验区。整个布局不仅从雕塑、建筑、书法角度全面展示了响堂山石窟的艺术风貌,也回顾了自1921年着名金石学家顾燮光踏查响堂山石窟以来,众多海内外学者、科技工作者为响堂山石窟的研究作出贡献的百年历程。其中,“响堂山石窟数字化复原展”这一环节最能体现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活化与传承的实际应用。“戴上VR眼镜后,我感觉瞬间穿越时空,刻经洞在我眼前滚动呈现,虽然是虚拟的,但这种沉浸式体验很有现实冲击感。接下来,我打算去二楼的文创商品和研学体验中心,尝试响堂山碑刻拓片,应该很有意思。”来自北京的游客陈晓桐兴奋地说。
“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北响堂刻经洞进行三维数据获取、建模处理,对其进行完整复原,展示面积80平方米,五面高清投影,使用裸眼3D技术,打造CAVE全沉浸式体验。同样,6件流失海外的响堂山造像精品,在3D数字打印技术的帮助下,完成了国内的首次回归,与观众见面。”响堂山石窟研究院副院长赵立春介绍,目前,该中心正在着手进行17件流失海外文物的3D打印,以及响堂山全部洞窟的数字化采集和复原,真正利用前沿数字化技术让游客与古老的千年石窟对话。
网友评论